搁浅数月后,Manner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中乘风破浪?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43.jpeg)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81.png)
封面及部分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月前,“3天、200+新店”的亮眼战略让Manner备受关注,浩大声势下,上海市来势凶猛的疫情让这家在沪扎根的咖啡品牌始料未及地随城市一同陷入了停滞。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55.png)
来源:公众号MannerCoffee
对于行业市场扩盘的品牌而言,失时便是失血,这一点在Manner扩店计划被搁置的数月内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内,Manner遭受各种关于工资、门店卫生等的丑闻风波,一手将其扶持起来的今日资本悄悄退出了股东之列;在外,各大咖啡品牌也持续有条不紊地攻城略地与渗透。
GeoQ 监测到,Manner在6月份之前已真正完成实施新增200+门店的计划。但此时,外界对于Manner此举的评论风向已悄悄从“起飞”转变为“失速”。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61.jpeg)
Manner西南地区首家宠物友好门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时代亦是。
曾优先享时代的利好稳赚了名声与好感,却也因外部环境急速恶化而陷入危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故事。
激进、迷失?或许只是共同困局
眼下的糟糕情况,对于Manner而言其实是多方因素叠加的结果。
资本入局后的必然扩张,追赶扩速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未能同步、疫情背景下的员工纠纷、上海市因疫情停滞同期遭遇撤资,谁看了不说一句“屋漏偏逢连夜雨”呢?
被诟病大规模扩店是“迷失自我”,它的初心又何尝不是做“慢慢走”的精品咖啡?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45.png)
图源:MannerCoffee微信公众号2018年5月15日推送
只是,在商言商,过去Manner温和、心思细腻的那一套,在资本眼中行不通了。
受益于资本,必然受制于资本;资本要更多赚钱,做大生意盘便需是目标。加之,咖啡市场的扩容对于原有品牌而言是机遇,但也预示着越来越多的后生力量加入竞争,不进则退。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59.png)
Manner融资历程 图源:天眼查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Manner的快速扩张既是受资本驱使,也是大势所趋,未来五年将是咖啡市场重大的成长期与红利期,错过可能就是永远。
在GeoQ品牌监测中,可以从Manner的开店活跃度月变化看出,“3天、200+店”的前情提要是,在此日期之前的近半年内,Manner几乎没有开店动作。不管是厚积薄发还是噱头,至少证明Manner并非失速。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52.png)
manner coffee开店活跃度/GeoQ品牌监测
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这个时间段而言,如果“3天,200家”的计划如期落实,Manner的总增速虽高,但与同数量级咖啡品牌并无太大差异。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46.png)
5个月200家的增量,对于数量级更高、更成熟的咖啡品牌而言,也只是常态。瑞幸咖啡在此期间甚至开出超800家的新店。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50.png)
将Manner此刻的困局归咎于扩店政策太过激进显然是不客观的。
其实,同开数店的玩法,是星巴克的老招数了。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星巴克选址研究》中,作者曾阐述:“同时开幕几家门店,在这一城市造成轰动性的效应,让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讨论高调而小资的星巴克门市,让星巴克成为年轻时尚一群人的谈资,并且以知道了解星巴克的多少作为自己时尚的骄傲。这是商家在每个市场的竞争中独占鳌头的成功秘诀。”
只不过,Manner的这一阵造势之风被汹涌来袭的疫情吞没。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75.png)
5月的上海街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下Manner咖啡遇到的问题是全行业面临的痛点:在“咖啡之都”上海市持续的歇业和原料、人工、租金三大成本增高,让品牌双向承压。
在红餐网《2022年疫情背景下企业调研报告》中,调研餐企后使用回收的934份问卷数据显示,营收减少、门店租金压力、食材成本上升是餐企面对的主要困难之前三名。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82.png)
走出舒适区,谨慎而行无错
很多人说,Manner困于上海的精品咖啡,在沪之外境遇尴尬。
其实,Manner这次10城门店同开计划,兴许本该有着打破“困局”传言的功效。
在3月份顺利的话,Manner就能在加密原有布局的同时进驻拓宽重庆、海南、广西、浙江、湖北的市场,形成横跨长江流域、北达京城、连续覆盖长三角至珠三角及周边沿海地区的版图。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90.png)
来源:GeoQ
“出走之计”虽迟但到,当下从全国维度而言,4个2010年后起家于上海的咖啡品牌放入地图中进行对比,上海市和北京市的Manner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更是在广西省独占鳌头。
再说竞品,M Stand在浙江省压了Manner一头、多个省份二者打平,挪瓦咖啡在华中地区、黑龙江省与福建省均显著占优。Seesaw步伐较缓,但在川渝地区与M stand、Manner呈相近数量水平。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95.png)
来源:GeoQ Ana品牌分析
至少在省份维度下,尽管优劣参半,Manner并非只囤于上海。
且对比5个门店全国量级相当的知名咖啡品牌分布Top3城市也可知,至少在上、深、北三座一线城市,Manner是有相对优势的,城市咖啡市场容量与城市经济水平挂钩的理论更是毋需多言。
Manner开店模式的密集性要高于均衡性,即在熟悉的省份放入更多实体,而在新城的姿势是谨小慎微的,相似属性其实在M stand与Seesaw的布局中也可见一斑。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377.png)
来源:GeoQ Ana品牌分析
Manner在上海的故事落笔于写字楼丛林中的 2 平米空间,随后被招商进驻首店附近的购物中心,不久在这座咖啡之城打破了“便宜-好喝-连锁”的不可能三角。
虽然“便宜”中藏着杯量的小心机,“好喝”或只是相对于价格期待而言,但manner在上海还是凭借其规模化和营销策略打响了名声。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15.png)
Manner上海首店 来源:GeoQ、Manner官网
正视弱点,借他山之石攻玉
经济学中讲,规模效应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
自烘咖啡豆、半自动化机器、高价聘请手冲咖啡师,维持优良品控;写字楼布局、自带杯减5元,精准吸引目标客群,出杯量有保证;小空间门店,同城多店(供应稳定、易于管理),有效压缩成本支出。凭借这些,“不可能三角”得以实现。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508.png)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13.jpeg)
来源:Manner Coffee公众号
如果说在上海城内,1-10-100的规模递增是积累经验-复制经验的过程,那么入新城就意味着从1重新开始。
新的环境与新的人群,意味着公式里所有因子的重写,供应洽谈、人才招募培训、选址洞察、经营管理等,无论哪一环出了错,都不会得到正确结果。当在全国规模化连锁成一个整体,一错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Manner眼下丑闻缠身,本质无非是“管理之失”。在许多知名品牌的发展史上,危机篇章都是不可略去的,星巴克和麦当劳都曾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陷入阶段性经营困境,现被称“翻身榜样”的瑞幸咖啡更是一度因财务造假而退市。
西部证券曾在餐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总结:急速扩张往往是餐饮连锁品牌出现经营危机的注脚,往往伴随着顾客服务体验下滑、产品过于复杂、管理粗放等问题,而外部环境的急速恶化(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则是危机的触发点。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47.png)
对于Manner扩张失速、离乡之囧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大众由消极结果反推之论,这也应证了“商业社会没有对错,只有利弊”的说法。
那么,在已生弊端的情形下,复盘与优化也是良策。如前段提及的麦当劳与星巴克两大品牌,在危机下同有优化存量门店、调整开店方向的相关举措。
同样地,Manner创始人曾在访谈中提过“商场、写字楼”的业态选址依据。
-
那么现在上海密集的门店中,有无过多违背此选址原则的门店?
-
而在双业态均量高的区域,是否考虑到因客流众多需要更多的经营人员?
例如,爆出卫生丑闻的门店(图中红色点位)便是落址于在商场和写字楼双优的版块。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28.png)
来源:GeoQ Ana九宫格工具
在咖啡品牌对比中可以看出,挪瓦咖啡在覆盖城市上占多(35个),其实从门店城市分布可以看出其坚定的下沉步伐,而放低姿态让城市选择更多,要求更低。
M Stand主打大店模式,在二线以下城市共只有5家店,把一家大门店放进小城市,一来是试水,二来是建立品牌认知。而姿态更高的Seesaw则是未涉足二线以下城市。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14.png)
来源:GeoQ
相较之下,一心做“亲民合理的高品质咖啡”的Manner略显摇摆,一面在高线城市开大店,无形中打破了小店“成本优势”(考虑到资本加持也合理),另一面在大张旗鼓入驻新城时数量未给足(3月公众号预告南宁1家、武汉1家、重庆3家、海口1家),难以快速建立起品牌壁垒。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30.png)
MannerCoffee北京中关村新店
而如今部分资本离场、品牌舆论漩涡强卷的时候,大店之势能否延续还两说,但那些依然优先占领了的城市,是否可以考虑延续小店密集的模式迅速渗透目标客群呢?
仅考虑商圈业态维度,在GeoQ Ana中进行南宁市的商圈推荐,简单地用购物中心、写字楼、住宅小区三个指标进行计算(也可在该功能中选用更多维度的指标,详情见GeoQ小课堂),能够看出Manner现有门店其实位于推荐第2名区域中,还有更多有潜力的区域可优先考虑进驻。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40.png)
来源:GeoQ
在南宁的2家门店前后开于万象城的不同楼层,品牌既有此举动,那么证明在首店营业时的收效是不错的。
同样举动在成都的春熙路商圈也可见,Manner先是在IFS一号办公楼F1开店,紧接着直接开进了IFS商场F6,而今年又在同商圈内的晶融汇B1开出了一家新店。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32.jpeg)
像这类型的办公-商场复合型区域,对于Manner来说无疑是探索下的宝贵经验,也是最符合品牌初心的选址。那么未来能否在类似区域布店时,可以快速复用同区域多店的打法,优先抢占市场较为空白的优质区域?
举个例子,在IFS一号楼,也就是西南地区的Manner首店行车5分钟范围内,工作人口要远高于居住人口,而性别占比较高的为男性,年龄组成上中青年占多。
洞悉此处客群画像即可在候选新店时有所参照,也可根据客群组成制定区域经营战略;从天客流与小时客流也可以看出客群动向,可成为品牌方经营层面上的准备工作的强有力参照依据,例如根据时段分配人手。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27.png)
来源:GeoQ Ana点址评估
除了门店优化,西北证券在报告中也提及聚焦核心业务、加强门店管理、强化成本费用管控、通过营销重塑品牌调性、适当理性寻找新成长空间等渡过难关的举措;而Manner也显然正在下功夫。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44.png)
来源:公众号MannerCoffee
从海外餐饮龙头的发展经验来看,外部环境的恶化、自身的盲目扩张会带来企业经营的困境,但是往往困难中也是企业自我变革的窗口期,具备强大自我修正能力的企业会度过危机、重拾成长。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60.png)
-END-
推荐阅读
-
5年做到100亿估值:深度解析MANNER咖啡全国市场布局 -
加盟商泉涌、半年门店数翻一倍,幸运咖如何让小镇居民对咖啡“上瘾” -
单品过万元的波司登,如何穿着羽绒服走过漫长“冬天”? -
国产手机谁主浮沉?小米、华为与荣耀的发展势态差异 -
“沉”得住气的茶饮品牌们,谁能在卡位战中脱颖而出? -
“卤”林好汉:煌上煌、周黑鸭、绝味初定行业格局,卤味赛道竞争走向深水区 -
和府捞面文火慢熬出“轻奢”,8亿融资的面香能否经久不散? -
获超亿融资,升级的Seesaw如何实现“精品”与“大众化”平衡发展? -
高端美妆集合零售竞争,新旧模式碰撞下火花四溅 -
街角竞技场:包裹着年轻烟火气的连锁便利店,藤曼已然在全国延伸缠绕 -
甜味浪潮下,DQ能否再度成为席卷市场的“暴风雪”? -
与星巴克同岁的COSTA还好吗? -
海底捞闭店复盘:关闭的门店选址出了什么问题? -
瑞幸丨风暴过后,看不见的认知战——如何建立风险背后的数字化壁垒 -
“卖披萨”的“科技”公司达美乐,示范技术驱动的外卖品牌如何选址
![geoq -logo.png](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34.png)
【点赞】【在看】【转发】
请任选!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59/10295330/images/376744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