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GIS地图,高效驱动地产营销数字化闭环
房地产营销工作涉及客户研究、策略制定、营销计划执行和客户拓展等方面。
适合中国当下环境的房地产营销工作,可借助地理信息技术(GIS)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新型运作模式,准确洞察市场需求,把握最新消费趋势,更好地了解客户特征和需求,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适的房屋;同时,基于多维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分析潜在客户,并根据具体需求推出个性化的推广及营销活动,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确定客户特征和需求
在客户研究阶段,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GIS分析案场成交客户数据和售楼部来访客户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如移动、腾讯大数据等,对客户进行客群画像。通过年龄、家庭结构、职业身份、行业、私家车拥有情况、生活状态等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房企确定客户的现时购买力、人生阶段对特定产品的需求等,有针对性地筛出对应客户群体。



分析客群属性
在确定客户特征和需求后,需要分析客户分布区域的特征,确定潜在客群的工作、生活、居住区域,形成带有客户属性的客户分布地图。有了GIS技术的加入,这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投放资源多的区域可以优先选择。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在确定客户特征、需求以及分布区域后,需要分析客户的购买动机和之前关注或者购买了何种产品。
通过客户数据和来访客户数据调查内容分析,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制定能吸引客户关注的营销亮点和方案企划、包括优惠折扣、品牌关注点等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结合自身项目产品构成,制定项目的价格配合策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理信息平台成为房地产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房企更精准地了解客户特征和需求,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强营销拓客的竞争力和宣传的效果。
如果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它会怎么支持这些环节的工作呢?4张基于GIS的地图全方位高效支持地产营销闭环工作,达到营销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第一张图
客户画像地图,弄清客户特征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客户的位置信息和房地产市场数据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将潜在的购房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进行客户人口属性、家庭状况、收入水平、购房需求、地理位置的画像描述,快速直观展示研究结论,以便制定出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02
第二张图
市场产品地图,弄清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板块的土地市场、住宅成交库存、量价、成交情况,产品构成以及周边竞品进行实时监测,支持营销部门在销售具体项目过程中,制定即时产品定位、价格定位以及营销策略。

03
第三张图
广告投放地图,将产品信息有效传递给客户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POI(兴趣点)数据,掌握客户日常生活的需求和行为,确定广告投放的最佳时间、地点和方式,线上投放楼盘信息;线下选址在高价值板块布置广告信息,或选在客户工作和居住地之间的公交、地铁、交通枢纽等地点,定向投放地面广告。通过精准投放,提高广告效果和ROI(投资回报率)。

04
第四张图
销售管理地图,监测市场销售情况,优化调整营销策略
以地图不同形式及时展示项目销售情况以及团队业绩达成情况,跟踪热销项目和问题销售项目,以及时做出管理对策。地图呈现各个销售金额、销售总价、单价以及销售产品;以地图展示团队业绩、达成情况及排名情况。实现对整体销售的统筹管理,提高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温,市场对于房地产营销的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降本增效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市场瞬息变化的要求。
在当前市场特殊的时期,各大房企已经将营销数字化作为了2023年的工作重点。地理信息平台是很好的业务支持工具,既能挖掘房企既有沉淀的客户、产品、广告资源等数据资产价值,也能应对市场快速变化下分析决策的需要。
捷泰天域可提供ArcGIS地理信息平台产品及自主研发的GeoQ City智图不动产投资软件,全面支持房企内各类数据端口,接入及处理(包括卫星影像、BI数据、驾驶舱数据等),提供城市各类数据信息;可通过交互式地图、可视化和分析工具等方式,帮助房地产营销人员更好地展示和传达信息;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速度,减少人工成本和错误率,提高房地产营销的效率和精度。
-END-
推荐阅读
-
2023年,房企如何“弯道超车”?升级客研地图,打开拓客营销新局面
-
广州重启城市更新,智能化城更管理系统提质增效
-
不动产REITs试点拓展,有望盘活万亿元级存量资产
-
地产股近期持续上扬,2023年房企如何抓住“回暖”机遇?
-
电竞酒店采用位置智能实现高效扩张布局
-
标杆案例丨T房企如何巧借城市地图,实现千亿销售额目标
-
不动产投资阶段中的GIS新玩法




资讯中心
@2022 北京捷泰天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1639号 | 京ICP证120282号 甲测资字11110049
审图号GS(2019)758号